职教风口,一个月访问量超过去一年

2019年至今,在国家稳就业保就业的背景下,陆续出台多条针对职业教育、高职院校扩招的相关政策。今年,“疫情+政策”双重作用,出现了一些对职业教育有利的机会,但也影响到一些细分赛道。职教职培机构能否抓住这次机会,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业务模式和业务品类。

 

“过去一年的访问量赶不上现在一个月”

 

转眼又到一年毕业季,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相应的,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项针对就业、职业教育、高校扩招的相关政策。“六保、六稳”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之下,就业形势严峻且复杂。

“政策的密集推出映射出当前就业环境严峻、就业压力非常大。”这是一位业内人士对今年以来“政策+疫情”对职教行业影响的最直观感受。

不过,这种影响呈两面性,疫情加重了失业、倒闭的压力,线下职教机构受伤颇重,但与此同时对线上职教机构是利好。
高校、在线职教、招考类职培受益较多。

4月2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配合《通知》下发的还有详细补贴政策,以及征集平台、课程作为保障措施。
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明年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
教育部也明确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比增加18.9万人;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规模,同比增加32.2万人。
升学扩招,对高校所属的学历职业教育赛道是直接利好,高校在招生名额、招生对象、营收体量方面都会有一定增长。并且,配套一应政策的还有各种补贴措施,部分高校和企业能够得到政策配套的相应财政拨款。
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与全美在线(ATA)联合开发的“中国职业培训在线”为例,平台配合人社部下达的线上培训补贴等政策,方便劳动者和企业参与线上培训。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联合钉钉推出的“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 2.0 版”也明确了可以申领相关补贴。
与此同时,“保就业稳就业”的要求使得高校面临着开拓新学科、新专业、新方向的任务,这个维度上,赋能高校、赋能老师相应的教学能力,对有些公司来说是潜在机会。并且,对于开设校企专业共建的企业和高校也是利好。
“以前一年的访问量赶不上现在一个月。”疫情加速了用户对在线教育的接受程度,过去很多用户、职业院校更加喜欢面授,因为有很多实践环节,疫情使得他们不得不采用网络方式教学,由此带来一些新的需求,比如虚拟实验、直播。

两方面原因促成了现在职教赛道出现的头部效应,一是疫情将一些线下中小机构淘汰出局,头部及线上线下融合的机构得以借机加快开拓市场。另一方面是疫情加剧了就业难度,人们可能会倾向于选择更保险更稳妥的工作,比如公务员、教师、事业单位等,这对考研、延迟就业类的机构是利好。

“因为经济形势不好,20岁左右未到就业年龄的年轻人如果也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就业压力会很大,相关政策恰好能够把这部分群体分流到职业培训市场中。”业内人士分析称。
《中国人民大学&智联招聘: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印证了这种判断。受疫情冲击,在就业方向上,当代大学生明显更加务实,创业仅占2.8%。90%的高学历人群更愿意选择“上班”;本科生则更倾向于深造;相比而言,大专毕业生更倾向于自由职业、慢就业等。
线下机构遭受重创。对线下教培机构来说无法开学进行现场培训,几乎切断了营收来源,有些机构可能难以挺过仍然不明朗的疫情阶段。其中,部分线下机构通过转型在线业务寻找生机。

并不是所有线下面授类职培都能转移到线上。“有些职业不具备在线条件,比如厨师线上培养可行性很低,其他很多操作性强的工种也不合适。但是,如果某人本来就是在岗的,通过线上培训提高他的认知和技能水平是可以实现的。”
过去几年,我国在线职教培训市场持续增长离不开几点助推。一是线上整体宏观环境利好,国家重视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发展。二是网络等基建日臻成熟稳定,新技术与教育的结合程度不断加深,线上学习体验得以改善。三是线上学习逐步成为常态,在线职业教育覆盖至三四线以下城市。四是知识付费意识崛起。
目前看来,在政策+疫情的双重作用下,在线职业教育培训渗透率进一步提高,并呈现出向新职业、新工种方向发展的趋势。

 

“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助推产业发展
 

根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新冠疫情对劳动力市场、中国及全球产业链的影响》报告,2020年1-2月招聘职位数、招聘人数比去年同期下降32.4%、32.6%,1季度招聘职位数、招聘人数同比下降27.8%、26.8%。而BOSS直聘的《2020应届生春招求职趋势报告》显示,2020年2月3日至3月31日,活跃求职的应届生同比增长56%,但企业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规模同比下降22%。
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6月12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今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在升学扩招、渠道开拓、就业服务、加强指导、支持湖北等五方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其中,就业服务方面,自2月28日教育部联合有关社会招聘网站推出“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平台”以来,截至6月12日已提供近千万条岗位信息,累计注册人数近200万人,投递简历1500多万人次。
搭平台、校企合作、产融结合,这些在疫情期间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推进。市场上也出现了一批配套政策落地的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平台。与此同时,市场需求的变革使职教职培机构的服务商迎来新机遇。疫情促使在线教育成为社会广泛需求,以前公司主要接收来自高校继续教育和一些行业培训机构的大规模在线学习项目。疫情期间中小学的需求多了起来,甚至还有来自幼教机构的需求,幼教在线教育具有较强发展潜力。
如果放到一个更长的周期观察,在行业格局方面,在线职教接下来可能有诞生平台级产品的机会,它可能会成为流量分发的入口,成为类似京东的聚合资源的直销型平台,因为在“教育+互联网”的趋势下,势必要孵化出一个具有互联网属性的公司。

 

能否响应新需求,既是机会和挑战
 

后疫情时代,随着政策支持、资本涌入、社会观念的转变,在线职教将迎来暴增的市场需求。
今年职业教育赛道在两个维度上可能有新机会。“一是可能会催生一些新职业、新方向。二是与灵活用工相结合的蓝领或初级白领赛道的职业培训。”原因在于新职业新工种的用工体量大,这种规模化和组织化的细分赛道,可能在体量上相对有优势,但与此同时,也相应地考验处于这些赛道的企业自身怎样采用新的模式去聚合这么大的容量。
长远来看,在5G等新技术长足发展的背景下,传统行业无法通过加大招聘的方式匹配新职业、新工种的需求,职教职培机构能否及时响应这些新需求,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过去,在线职教平台与线下机构的竞争中,无论是用户还是营收,都不占优势,但疫情倒逼用户建立起线上学习习惯后,对在线职培短期存在利好,而长线来看趋势偏中性。
疫情过后,一定会有一些教培项目重回线下。但更重要的是,线上线下结合的OMO是大势所趋,因为所有还能生存的职培机构,势必已经开展了部分在线业务,并且有所沉淀,而大部分纯线下机构可能会倒闭。
产融结合进一步深化。在“1+X”证书制度的推进下,华为、义乌工商学院等企业和民办高校加入进来。与此同时,企业-高校、机构-高校之间的联动越来越多。不久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联合成立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双方将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人才需求研究与预测,推动工联互联网产教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开展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与认证和工业互联网产教科城深度融合合作项目等。
技术创新将成为趋势。各大职教职培平台除了在课程内容和服务上发力外,未来竞争力还将体现在技术的渗透上,科技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多,贴上“AI技术”“大数据分析”“流媒体技术”“RV沉浸式学习”标签的平台会越来越多,发挥科技赋能的价值必定会成为平台间的竞争壁垒,各平台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比例也将会越来越大。

                                                                                                                                 作者:陈莹莹

 

 

关于我们| 走进吉云|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荣誉展示
吉云教育科技集团 Copyright © 2013-2021 版权所有 浙ICP备13003036号-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10429

浙公网安备 33020902000020号

吉云教育
宁波成人高考
宁波会计培训